短短10年,中國大陸晶片專利申請量以驚人速度成長,成功拿下世界第一。國際專利研究機構QUESTEL最新報告指出,雖然在高端核心晶片領域,大陸仍與霸主美國存在較大差距,但自主研發已邁開大步,中興、華為成功擠進全球專利前30強。
報告顯示,自1998年迄今,全球晶片專利數量成長6倍,過程中大陸專利申請量持續成長,足足翻了23倍。近5年隨著政府砸重金挺本土半導體產業,企業海外布局掀熱潮,中國大陸專利申請量穩居世界之冠,遙遙領先日本、美國、歐洲、南韓,以及印度、俄羅斯等眾多新興國家。
儘管大陸專利申請數量高得嚇人,但攤開全球專利前30強的名單,中資企業其實並不多,僅中興和華為,分別位居第23、27名。從國家地區來看,日系品牌入圍最多,日立、東芝和NEC均榜上有名,更包辦全球前3強。多數與台供應鏈密切的美系老牌企業,如IBM、英特爾、德州儀器(TI)、高通等則緊追在後。
另根據《證券日報》報導,若從大陸境內晶片專利申請件數來看,台資鴻海、韓資三星和中興通訊,穩居前3強。
正值大陸手機大舉進攻海外市場之際,為了不讓專利成為阻礙,包含華為、中興在內的品牌在內,多通過專利申請或支付專利授權金等方式來解決問題。在這之中,專利申請最多的中興,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8%,最多是來自旗下控股子公司中興微電子。 中興微電子去年11月剛完成新一輪的融資,成功引入「國家大基金」參股。
中興微電子副總經理劉新陽信心表示,未來3年出貨量將保持每年翻倍的速度成長。
截至今年4月6日為止,QUESTEL共收集99國及組織的專利數據,並以此基礎完成這次報告。
新聞來源:中時電子報